Friday, June 13, 2008

语言-文化之桥

关于我的英语学习经历和美国梦
再来说说我学英文的故事,也是关于我曾经的美国梦。
可能发在太傻还是比较有反面教材意义的吧。
我在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 班里有个小朋友跟爸爸妈妈移民到美国去了。老师没有对偶们正确的引导,整天鞍前马后地拍那小朋友马屁,而当时我刚从外地跟妈妈回到远东第一魔都,连本地话都还不会说,胆子小,又处于老师放的屁都是香的的阶段,所以惶惶不可终日地观摩,然后带着只有最有出息的人才能去美国的概念拼命学习,兢兢业业地毕业,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中学。
这时开始,我有幸跟我优秀的表兄在同一个学校念书。我们只差一年级。表兄品学兼优,没有考过年纪前三以后的名次,加上他卓越的老爸我的表叔在美国念博士,他是他班主任绝对的宠儿。他班主任又正是我的政治课老师。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政治课的主要内容。
这位仁兄生来就是我们家族里我那一辈所有小孩心里的痛。太强大了,根本没得比。后来我表叔回国在北京工作,表哥去北京念大学,毕业直接去了美国。
初中混过去了,没什么可说的,反正是随大流,别人干什么我干什么,直接后果就是成绩差。这怎么行?进了高中,爸妈急了。只是普通高中,你怎么考大学?考什么大学?爸妈狠狠的教育我之后,封锁了电视和电脑。怎么办呢?只有上海图书馆四楼,那是个父母完全支持我去,又安静的没有人管我,而且不用抢位子的地方。唯一的问题,那边只有外文书报。
就看看报纸吧。我还是关心新闻的。多看看也就开始能看明白了。我最喜欢的报纸是新加坡的海峡时报,和国际先驱论坛报。因为国家近,看到的时候,新闻还算是新闻,还有东亚版,常评论国内时事。三年里,我基本看遍了那边所有关于小罗斯福和他妻子的传记,还有第三帝国兴衰等,我很大部分的二次大战知识是在那边学来的。
靠着我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四楼受的教育,我的英文成绩开始一路飘红。
靠着不错的英文成绩,我终于进了大学,进了个还算不错的国际贸易专业。
进了大学,父母完全放手,我又开始随大流,学人恋爱,学人赶时髦学德语,然后学人打算出国留学。
去哪里留学呢?没看前面两段废话吗? 当然是美国啦。
考老托福和雅思,都去读了培训班。除了培训班发的材料,也没有买什么其他辅助材料,没有背过单词,
成绩只能说明广泛阅读原文能已经帮我打下非常好的基础。老托福580,TWE4。雅思OVERALL6.5 (没有低于6分,口语7)。
靠着我的表叔,我很容易地拿到一个有ASSISTANTSHIP的转学名额,可以读到工商管理硕士。
可是签证三签不过。最可怕的后果是当时我已经在同学羡慕的眼光里办了退学。
然后,只能,灰溜溜出去找工作。拜口语成绩所赐,我还是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,也很快有了出国机会。随经验累积,也开始能够跳槽。
到07年夏天,公司公派偶去墨西哥,要北美过境。有很难看的拒签记录,可居然远比我想象的顺利的过了。
去了美国,看到了迪斯尼,看到自由女神,看到LV的海盗船,可是踏上回国的班机,远没有第一次离开德国时的那些青涩的恋恋不舍。
以上是有些可笑的我学英文的经历,和我所谓的美国梦的完结。
希望可以说明,学习语言,只把考试作为最终的目的,对一个人的长期发展,真的不是什么好事。也许是我的幸运,学习英文的过程同时也碰巧成了我对异国文化的探索的一部分。
而且这一部分,给我的职业,也带来裨益良多。
第一份工作面试的时候同老板谈到本书安吉拉的灰。很愉快。下午通知,第四天就开工。
有时同客户闲聊,讨论到一些共同有兴趣的话题,某段历史,某段新闻。有人说,哦,你居然知道这个,哦,跟你谈话很愉快的。
呵呵,是呀。一起工作会更愉快的。
这世界上的人,不管背景经历多么不同,人们总还是有一些类似的价值观。这些,促进人们的互相理解和信任。
如果有合适的载体,或者说桥梁,能拓宽这种沟通,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,原比在单一的语言文字中,更丰富更精彩。
这世界不是会随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转移的。
但是你平时潜心学习到的知识,成为你头脑里的一部分之后,是永远不会抛弃你的。
我的经验,跟大家共享。愿大家也在英文学习过程中,找到更合适的方法,有更多手段,发现不同文化带来的乐趣。

by coyjuly

No comments: